《太平广记》之
《韦皋》
丈夫薄情,女子错爱

故事:

唐朝西川节度使韦皋,少年时游历

到江夏,最后来到姜使君家做先生。姜家的孩

子名叫荆宝,已经学完了两经(《诗经》、《

书经》),虽然称韦皋为兄,但恭敬地对他礼

数如同父亲。荆宝有个小丫鬟叫玉箫,年刚十

岁,一直让她恭敬地服侍韦兄。玉箫也很是周

到地服侍着他。过了两年,姜使君进京求官,

家眷没有随行。韦皋就改住在头陀寺。荆宝也

就派玉箫过去侍奉。玉箫年纪渐渐长大,于是

对他有了情。这时继任的刺史陈常侍收到韦皋

的叔父来信,说:“侄儿韦皋长时间客居您的

州,很希望您能让他回来看望父母。”刺史看

了信,赠送了船只和盘缠,还怕延误时间,连

面都不见了。把船停在江边,催促船家赶紧起

航。韦皋仓促中抹着眼泪,便写信跟荆宝告别。

荆宝立马带了玉箫赶来,亦悲亦喜。荆宝让玉

箫随行侍奉。韦皋以离开父母日久,不敢携女

子一起回家为由,就坚决推辞了。便跟玉箫约

定:“少则五年,多则七年,迎娶玉箫。”因

此留下玉指环一枚,还有一首诗赠予她。

过了五年没有来,玉箫就在鹦鹉洲

静静地祷告。又过了两年,到第八年春,玉箫

叹息道:“韦家郎君,一别七年,是不来的了!”

于是绝食而亡。姜家感念她的节操,把玉环戴

在她的中指上一起下葬了。

后来,韦皋在蜀做节度使,到任三

天,提审囚犯,清理冤案,审理所有的轻重案

件,近三百多人。其中一人,五道枷锁拘禁,

这人偷偷看了看厅堂上,自言自语道:“大人

应该是当年的韦兄啊。”于是大声说:“大人

大人,记得姜家的荆宝吗?”韦皋说:“深深

地记着他呢。”“我就是啊!”韦公说:“犯

了什么罪而被戴上多重枷锁?”答曰:“我与

您拜别之后,不久就考上了明经科举,然后被

选为青城县令,家人不小心失火烧了官府和官

印。”韦皋说:“家人犯的事,本就不是你的

错。”就给他免除了冤屈,还给了黑色绶带,

便上奏皇上封他为眉州牧。皇帝的命令下来,

没让他赴任,另派了他人。朱批他升迁穿了红

色官服,留在韦公身边做幕僚。当时是大的战

乱之后,节度使的事务都从零开始,这样忙了

数月,才有时间询问玉箫在哪。姜荆宝说:“

大人船停江边的那天晚上,跟她留下约定。是

七年的期限,当超时还未来赴约后,她就绝食

而终。”于是吟诵《留赠玉环诗》道:“黄雀

衔来已数春(汉朝名儒杨宝救过一只黄雀,后

黄雀衔来玉环报恩),别时留解赠佳人。长江

不见鱼书至(鱼书,书信的代名词),为遣相

思梦入秦(韦皋当初回长安,长安属秦地)。”

韦皋听了,更加伤感叹息。他大量抄写经书绘

制佛像,用来报答玉箫,并且他思念的情怀,

恨不能再相会。当时有个祖山人,有让人鬼相

见的本事。于是整家的人斋戒七天。这天深夜,

玉箫真的来了。玉箫感谢道:“得大人抄佛经

画佛像的努力,十天后就可以托生投胎。此后

十三岁时,再来做你的侍妾,以谢鸿恩。”临

去时微笑道:“丈夫薄情,令人死生相隔啊!”

后来,韦皋以在陇平乱有功,在整

个德宗皇帝的年代,一直总理蜀地没人替换他,

因为这些,多年后升迁为中书令,当地人都服

从他,少数民族都归顺他。因为过生日,各级

官员所赠贺礼,大都是奇珍异宝。独东川卢八

座送一歌姬,还没到婚配的年龄,也叫做玉箫。

一看她,就是真的姜家的玉箫啊!并且她的中

指隐隐有肉环,跟分别时留给她的玉环一样啊。

韦皋叹道:“我这才相信生死这事,有来有往。

玉箫当初所说的话,得到应验了啊!”

感想:

从头到尾看不出,韦皋对玉箫有任

何真情之举,更缺诚信践约,如此薄情寡义,

玉箫却要投胎再生,十三年后再做侍妾“以谢

鸿恩”。哪来的恩?更休谈什么鸿恩!

我也不知道我是为什么,明明很讨

厌这个故事所宣扬的理念,却选择收录了它。

是为了批判它?是为了警示大家不要自误?我

真的不知道!

2025.6.21

谢谢阅读!

你赞同我的观点,可以扫下面支付宝码;

你觉得我的文字对你有所帮助,可以扫微信吗:

你都已经阅读完了,不扫也无碍。